在
趋势
交易的过程中,不要参与反弹和回调交易,
尤其是在其他产品有趋势的时候。
在进行产品交易时,
一定要参考
相关产品,尤其是趋势
分化严重的时候,要规避风险。
面对长期
基本面因素带来的趋势,投资者首先要寻找顺势交易的机会。
同时,即使技术上稍有逆势,也只能看作是对当前趋势的
调整。
如果基本面有较好的理由支持市场调整,在基本面失去动力后,趋势
很可能回到前期,要时刻关注趋势可能结束的调整信号。
如果从基本面
上看,目前的趋势调整没有合理的解释,则首先考虑为技术性调整,然后必须根据技术分析的理论采取措施.油价创下近一周最大
涨幅,因OPEC+达成逐步增产协议,对
需求持续增长的预期是一种肯定。
纽约
原油期货经过走势震荡的一天后
上涨3.9%。
OPEC+同意5-
7月份逐步增加
石油
产量,
沙特还将分阶段撤回100万桶/日的额外减产。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负责人JeffCurrie表示,我们已经
处于供应短缺之中,而且可能加速短缺,
美国需求数字“很稳”,欧洲防疫封锁也只是“暂时的减速带”。
原油期限结构仍处于现货溢价状态,表明供应趋紧。
OandaCorp.高级市场分析师EdwardMoya称,
沙特人很了解需求情况,因此此举表明他们对反弹很
有信心,即使OPEC+提高产量,而且美国产量回到每天1100万桶以上,也会赶不上原油需求。
5月14日外汇交易提醒:美元涨势暂歇,美债收益率
回落 周四(5月13日)美元指数(90.7811,0.0632,0.07%)跌0.07%至90.72,此前一度下滑0.2%,周三该指数上涨0.7%;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跌至1.657%,市场权衡经济重新开放迹象和通胀持续更久的风险。
不过,彭博美元即期指数
3个月隐含波动率触及4月以来高点后回落。
瑞郎(0.9060,0.0010,0.11%)、日元等传统避险货币走高,与大宗商品相关的加元下跌。
美国生产者
物价指数(PPI)在
3月份飙升1.0%后,
4月份上涨0.6%。
在截至4月份的
12个月中,PPI上涨了6.2%,这是继3月4.2%的涨幅之后,录得的2010年该系列数据改版以来的最大同比涨幅。
在周四的
报告发布之前,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创下了近12年来的最大涨幅。
ActionEconomics全球货币分析部门董事总经理RonaldSimpson在一份报告中称,美国4月PPI报告强于预期,但没有像周三CPI大涨对市场造成的影响那么大。
美联储理事沃勒周四表示,他预计未来两年通胀率将超过美联储设定的2%的目标,但他表示,在看到通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于目标或通胀水平过高之前,美联储不会加息。
美国里奇蒙联储主席巴尔金(ThomasBarkin)周四表示,让人们走出经济边缘、重回工作岗位,已成为保持美国经济复苏步入正轨的关键问题。
对冲基金逆势炒作算盘落空 记者获悉,海外对冲基金之所以在6月1日早盘迅速抬高
人民币汇率,一个重要原因是试图重新激发市场
看涨情绪,进而获利离场。
此前,这些对冲基金买入期限仅有1-2周,执行价格在6.2-6.3之间的人民币看涨衍生品,如今他们若要行权兑现可观的看涨回报,需要尽快令人民币汇率突破6.3整数关口。
“这无疑是一次极其冒险的豪赌。
因为在央行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后,外汇市场看涨情绪已明显反转。
”上述香港
银行外汇交易员指出。
果不其然,随着在岸人民币触及日内高点6.3619,众多银行开始在6.36一线逢高沽空人民币,令人民币汇率快速回落。
“在这些银行看来,随着央行加大
调控措施,此次人民币快速上涨行情已基本宣告结束,任何高点都是沽空获利的好机会。
”他分析说,甚至不少银行担心,若人民币汇率继续快速升值,将触发
中国相关部门采取
力度更大的调控措施,不排除直接入市干预。
一旦中国相关部门的干预调控力度不断增强,将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更加剧烈,反而不利于银行外汇交易策略博取稳健收益。
一位股份制银行对公业务部门主管向记者表示,除了银行积极“稳汇率”,当前外贸企业
结汇需求也明显回落。
“上周以来,不少外贸企业担心人民币汇率会快速上涨突破6.2,纷纷加大结汇力度(将美元换成人民币)避免汇兑损失;但随着央行采取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等调控措施,他们预期人民币汇率将冲高回落,结汇止损需求随之骤降。
” 记者获悉,目前外汇市场最大的争议,是众多机构对人民币汇率均衡
估值尚未达成“共识”。
具体而言,不少对冲基金仍押注人民币汇率有望挑战6.2整数关口,众多海外大型资管机构与银行则倾向将人民币汇率均衡估值设定在此前均值附近。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外汇市场的多空博弈仍会加剧,直到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令人民币汇率自行产生一个均衡估值。
”上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指出。